知乎上有人问,为什么我年入100-200万,每天还是没有安全感?很多人不能理解,觉得这是无病呻吟,更有人嘲讽说,“能年入百万的人,不会问这样的问题”。
事实上,高薪人士们的不安全感,并不奇怪。
前几天一位朋友给我们留言说,她的好友年薪200万,却过得一点都不踏实,无论是孩子的教育,还是买房贷款,都不敢迈步。
反观她自己家,却是各种迈步,因为她家的收入大头是投资收益、房租等被动收入。
这就是收入构成带来的巨大差别。
年薪200万虽然高,却是主动收入,一旦失去了这份工作,这份收入也就没了,建立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家庭生活水平和未来规划,也都会随之崩塌。有不安全感,是很正常的,尤其是这几年经济下行,裁员潮还在不断扩大。
而被动收入是什么呢?它是即便我们躺平不工作,也能持续获得的收入,不用担心手停口停,有更稳定的预期。
所以说,最踏实的安全感,并不是收入带来的,而是被动收入带来的。
这位朋友说,她建议好友增加被动收入,“不然永远抖抖霍霍”。
同时,她也打算把自己家里租金比较低的房子卖掉,换成低风险+高现金流的资产,比如香港保险,提高自己的被动收入。
香港储蓄分红险,就是非常典型的低风险+高现金流资产。
一方面,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取,每年领多少钱,都是非常灵活的,不受投资环境的影响。另一方面,它不但可以提供持续终身的被动收入,而且产生的收入现金流远远高于房租。
以一套200万的房子为例,一年的租金大多在3万元左右,而且还会面临空置期等问题。但45岁女性,年存40万人民币,存5年,总保费200万人民,在第6个保单年度开始,每年可以获得12万的被动收入,持续领取一辈子,这是房子租金的3倍。
如果目前收入比较稳定,只想为退休后规划被动收入的话,则可以选择60岁左右开始领取的养老年金。
如果计划60岁退休才开始领钱,从60岁开始至79岁期间,每年领取24万人民币,相当于每月2万人民币,作为退休后的被动收入,领取一辈子。
第23个保单年度,即68岁时,累计已领取216万,相当于领取回本金,即领取的总额与总交保费持平;这个时候账户还有416万,剩余现金价值是总保费的约2倍;
第31个保单年度,即76岁时,累计已领取408万,是总保费的2倍;此时账户还有500万,剩余现金价值是总保费的约2.5倍;
从80岁开始至100岁期间,每年开始领取的金额翻倍,即每年领取48万,相当于每月4万的被动晚年养老收入;此时已经总共领取528万,是本金的2.6倍,账户里还剩余530万,是本金的2.6倍;
第45个保单年度,即90岁时,累计已领取1008万,是总保费的5倍;如果此时退保,可以拿回410万,是本金的2倍。如果不退保,可以继续领取,领一辈子。
100岁时,总领取1488万,是总保费本金的约7.5倍。
101岁时,账户里还剩余131万,可以把这份保单传承给下一代,把财富和爱留给下一代。
这款产品是一款将多年的年金险经验与热销储蓄分红险结合,是开拓以终身年金计划为首的多项全香港首创保险产品。其设立年金转换权益,帮助投保人把累积的储蓄转化为终身的稳定收入,兼顾储蓄险灵活提取和年金险现金流保障的优势,保证规律派发的年金险更适合养老的需求。这套方案既享受储蓄分红险较高潜在回报,又获得确定性的养老现金流,还能尽早为财富传承做妥善安排;
面对内地保险利率持续下调的现状,在众多资产配置选择中,香港储蓄分红险凭借其独特的优势,逐渐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头好。
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拥有成熟、开放且多元的金融市场,在此背景下,香港的保险产品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。香港保险产品能为投资者提供高达6.5%的长期预期分红,远超内地同类型产品。不仅可以在保本的情况下,为他提供终身、稳健且持续的现金流,还可助力他实现财富世代传承。
我们来看看,同样存100万RMB,内地保险和香港保险的收益相差多少

从上图可以看到,保单第20年,香港保单最终收益可能比内地保单多126万;保单第40年,香港保单最终收益可能比内地同类产品多865万;
保单第100年,香港保单最终收益可能比内地同类型产品高4个多亿!香港储蓄分红险保障年限长,在缴费期结束后,提取灵活,可作为养老金规划,能够为我们提供终身的现金流;
除了香港储蓄险之外,我们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既能有高收益,又能提供终身收入现金流的工具。这是房产、银行存款、股票基金等任何投资方式都无法实现的功能。